金属切削液根据我国目前市场情况,切削液的主要成分如下。 油或油基液体:属于ASTM D 2881分类中的Ⅰ-A、Ⅰ-B、Ⅰ-C,习惯称为切削油(也称净切削油),主体为矿物油,含或不含添加剂。 乳液:根据矿物油含量和油滴粒度可分为3种: 粗乳液:含油 65%~80%,油滴粒度 2~10 μm; 微乳液:含油40%~50%,油滴粒度<1 μm; 半合成乳液:含油5%~40%,油滴粒度约0.1 μm; 合成液体:含油或不含油,以溶于水的高分子**物为主要润滑剂。 化学溶液:不含油,属ASTM D 2881分类中的Ⅲ。从以上成分来看,以切削油的润滑性较好。乳化液中的粗乳、微乳和半合成型乳液,如配制得当也有相当好的润滑性能。目前粗乳液和微乳液的使用范围较广泛 。用于重负荷切削的乳化液要含较压添加剂。合成液是乳化液的补充产品。这种液体常用在特定的用途上。化学溶液是不含矿物油的水溶液。使用前用水稀释,有良好的冲洗、冷却效果 ,并应能防止接触区域的锈蚀。这类液体主要用于研磨,功能在于清洗和冷却,没有润滑性。 切削液的选择,**要避免使用那些对机床、刃具和加工材料有害的液体。通常不含游离硫的硫化油适用于加工钢材和铜材。而有些铜合金和高镍合金,在硫 剂(特别是含游离硫)作用下会产生暗色斑痕。水基切削液的成分比较复杂,这是因为要顾及乳化系统的稳定,既要考虑诸成分的HLB值,又要达到各项性能的平衡。由于切削液以水为基质,还应考虑诸成分的水溶性或在水中分散的性质。 选择切削液前应充分了解下列情况。 1.1 加工材料的性质 被加工的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各异,反映在切削操作上就会有切削的难易和与切削液相容性等新问题。对较难加工的材料及其与切削液的相容性分别简略介绍如下 。 铝:质软,切割易粘切具。乳化液如碱性强,与铝产生化学反应,造成乳液分层。应选用**乳化液或石蜡基矿物油作冷却润滑剂。 黄铜:切削时产生大量细屑,易使乳化油变绿。含活性硫的油剂可使加工材料变色,如选切削油要有过滤设备。 青铜:剪切前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,可使乳化液变成绿色。如选切削油要有过滤设备。 铜:粘韧,切削时产生微细卷曲的屑,可使乳化液变成绿色,影响乳化液的稳定,在活性硫作用下生污斑。如选用切削油要配备过滤设备。 可锻铸铁:切削时产生大量微细的具有化学活性的磨蚀性屑。这些活性细屑好似过滤介质,削弱了乳化液的活性,而且可生成铁皂,使乳化液变为红褐色,乳化液的稳定性变劣。如使用油剂,**用离心机或过滤器把铁屑除去,可选用合成切削液。 铅及其合金:易切削,可生成铅皂,破坏乳化液的稳定。如使用油剂,对油剂有稠化倾向,要防止使用含大量脂肪的油剂。 镁:切削时产生细屑,可燃。一般不使用水基切削液,可采用低粘度油作为切削液。 镍及高镍合金:切削时局部产生高热,切屑可能烧结。可选用重负荷乳化液或非活性硫化油。 钛:产生磨蚀性、可燃的切削,易发生加工硬化现象,应用重负荷乳化油或较压油剂。 锌:切削面不规整,难以取得良好的光洁度,与乳化液生成锌皂,使乳化液分离,应选**乳化液。